MyLife 类别下的文章

读书日晒一下书单

今天是世界读书日。不说技术这些无聊的东西了,晒一下今年以来在卓越亚马逊上的购书清单。

* 德川家康/第六部双雄罢兵
* 山南水北
* 漫长的告别
* 乡土中国--故园徽州
* 德川家康--第五部.龙争虎斗
* 大败局(修订版)
* 激荡三十年--中国企业(下)
* 鹿鼎记(共5册新修版)/口袋本金庸作品集
* 激荡的百年史(插图珍藏本)
* 汪曾祺谈吃
* 德川家康4:兵变本能寺
*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最新版本)
* 抗战时代生活史
*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典藏本)
* 痛风的诊断与治疗/临床常见病症诊疗丛书
* 银元时代生活史
* 魔鬼经济学
* 德川家康3:天下布武

看来这段时间就和《德川家康》较劲了。另外比较喜欢韩少功《山南水北》的恬淡。《银元时代生活史》传递出来的生活趣味也很有意思,和去年看过的《侠隐》有的一比。

发现自己对书的评语基本上分"好看"与"不好看",如何好看? 有趣,如何有趣? 好看...

--EOF--

在中国农业银行杭州的一个营业网点做了一回比较糟糕的上帝。

具体的需求场景:我有一张在吉林省办理的的农行金穗卡,在杭州要给杭州一家公司的账户转一笔款。

办理的过程遇到种种不快,尽量忍了。先说拿到的回执是"银行卡取款业务回单",上面的交易类型是"现金取款"。手续费扣了 100 元人民币。这个 100 块还是超过我的预料的,这毕竟是同行异地转帐而已嘛,这个 100 元怎么产生的,为什么交易类型是"现金取款"呢?

先是咨询了农行的一个业务人员,她第一次告诉我收费标准是按照 1% 来收,封顶是 300 元人民币。可这样无论如何收 100 元是不对的,然后让我去找值班经理。值班经理爱搭不理的给我打印了一份收费标准的文件看,上面是 2003 年的收费办法 ,写着异地取款的标准,而且告诉我这个情况就是属于异地取款,可是那个文件上写着收费是按照 1% 的,而且没有封顶。

你们收费是严格按照这个标准执行的? 对呀!说这个文档我可以拿走么? 该经理立刻变了脸色,不是都给你解释了么? 这是我们的内部文件,保密的,你不可以带走。只是个收费标准有什么好保密的? 那好,我拍几张照片总可以的吧? 用手机把关键的那一页拍了下来。

我回来上网查询了一下农行借记卡的收费标准,发现至少 2005 年与 2007 年各有一次费用调整。而我这个业务,我的理解应该属于"异地卡柜台转账支出",而不是"异地卡柜台现金取款"(只有这个费用才对得上)。同事告诉我说,假设农行"定义"这个"转帐" 只限于卡与卡之间,你也没辙。

我第二次回到农行,要问个清楚。还是找到那个值班经理。对方见我有备而来,似乎也感觉有些难缠。我直接问她我的需求是不是应该属于"异地卡柜台转账支出"呢? 对方答"是",我说那为什么柜台人员不给我选择这个业务类型,而选择费用更高的呢? 对方答不出,于是说现在现在可以给我重新办理。我说那是不是银行操作员开始的时候操作类型是选择错的?甚至是有意错的? 这时候给我办理转帐的业务员冲她喊了一句:"是对公的转帐"。然后这个值班经理立刻就改口了,说刚才给我办理的方式就是正确的,农行统一都是这么办的。要先把我的钱取出来,然后再汇款,所以有个"现金取款"的业务操作。"你确定? 刚才的谈话我录音了啊..." 旁边有个更刁的营业员插话,"录音非法,咱告他",那值班经理想了想,"你还是和我们的主任说吧"。

主任也是个女的,相比之下态度还算不错,问了半天到底是怎么回事,最后告诉我农行借记卡的转帐就是卡与卡之间的转,如果是个人对公,就不是所谓的转帐,然后就给我解释什么银行内部是怎样的,各省之间又是怎么回事,什么总行上面的规定之类的,我算是"补习"了一下财务知识,可是这和我有什么关系?

我问如果办理一张本地卡先把钱转过来,然后把钱转到该对公账户上,费用也不超过 100 (办卡的费用加上转款的50块而已)? 这之间的成本差异跑那里去了呢? 而且,既然存在这样成本更低的途径为什么柜台人员收费的时候也不询问一下用户的意见,收费之前为什么不告诉客户? 客户直到最后才知道被扣了 100 元; 再者说来,收了 100 元,出示发票总是天经地义的吧? 请提供发票。

最后银行"让步"说,可以按照我说的方式办理,不过要先把这笔交易撤回,撤回方法呢,根据农行的业务规则,要收款方出示支票才可以...今天还有 15 分钟,如果你找收款方要支票,今天重新办理这笔业务来得及...说了一大通,可这不同样是不可能的任务么? 我要确定的是这个收费依据是根据什么来的,是不是正确的收费途径,又不是非要省这个几十块钱。简言之,我的这个需求就是"转帐"嘛! 那里有明文规定这不是"转帐" ? 给出标准即可。

从最开始的给客户出示陈旧的收费规则,不敢让人把收费标准拿走,到最后暗示类似的业务有更为优惠的操作方法,甚至答应用户可以重新业务操作......我个人严重怀疑农业银行的对类似业务的收费方式存在猫腻。服务不规范暂且不说,对于具体业务的定义绝对存在歧义,偷换概念,什么是店大欺客?

算算每个类似的操作多收 40 元,每天全省有多少类似的操作,加起来来要多收多少钱呢?

以前看到不少朋友发一些所谓的通过银行的"省钱"手段,好像沾了银行多大便宜似的。作为用户,有权利享受更低的费用政策,而银行这种给用户添加操作障碍、黑箱操作敛财的方式和吸费电话本质区别在哪里?

--EOF--

健康生活

上周六第一次进健身房。运动前,教练先给我进行了一下体能测试,结果我的结果是"虚弱",需要大量增加肌肉。在跑步机上快走了一会儿,加上一阵小跑,出了点汗,感觉还不错。

今天冒着大雨又去了,差点浑身被浇透,可见心有多诚,还是在跑步机上折腾,不算太累。争取达到崔健说的"一周三次跑步加上一次游泳",总算有时间梳理一下自己的生活了。

另外准备投入更少的时间在网上,纽约时报报道的那几个倒下的 Blogger 让人警醒。身体好才是正经事,前一段时间,家里亲人生病,心里闷了好久。有的时候光有钱也换不来健康。

--EOF--

婺源看了油菜花

上周末去了婺源,号称"中国最美的乡村",看油菜花。橡树网的网友组织的,因为还有杭州尼康俱乐部提供了部分赞助费用,自理的费用极低,而吃住都不错,其乐融融。

很多人去婺源都是为了拍照,不过我们这个团因装备比较齐全,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中看起来还是很拉风的。我在其中有一最:设备最差的 ... 因为只算随从,所以在人少的地方掏出维修后赠送的佳能 A510 偷着拍了几张。摄影这东西我可不懂,每次随老婆(她的相册)出去受罪,我只能算提供"构思、创意"的。明天就又放假了,大家对付着看吧。

油菜花

思溪

萝卜花?

--EOF--

北京, 北京 办证

这一期的《收获》上有篇小说叫做《天上人间》,故事的主人公是两位混在北京办证的年轻人。或许你比较痛恨满大街的"办证"牛皮癣广告。可一旦你有在北京办理证件的体会,就会明白那些办证的存在是多么的合理。

周一一大早,我第一站先到海淀人才中心,准备借出我的户口卡。借这个东西先要存档单位开介绍信(如果是个人存档倒是不用的)。尽管这次遇到的大婶态度没有去年的小姑娘好,但是咱已经吸取了去年的教训,打电话给上一家公司的同事给我发一份传真过来。然后跑到楼下收传真,等了花儿也谢了总算等来了。就这样,终于借到了我的户口卡。首战告捷。

第二站,海淀派出所。先是取我一年前办理的二代身份证。上次托同事帮我取,告知集体户口必须要本人来拿,一拖拖到了现在。然后问能给开一份户籍证明否,一位刀条脸的民警大婶用北京口音儿不耐烦的说 "户籍证明?什么户籍证明?我们这儿根本就不开这东西。给你盖什么章啊?",陪着笑脸解释,我要做什么事情,这个事情在杭州必须用到咱派出所的这个证明...",虽然 "这儿根本就不开这东西", 刀条脸大婶还是很不耐烦地在电脑上打印出来一张单据,盖上了宝贵无比的大印。看着手起章落,总算长出了一口气。

在派出所看到的另外一件事情是,另一位民警大婶在接电话,"单身证明?我们这里开不了这个,谁知道你是否单身啊?让你单位开去,你单位开不了?那我不管",挂了电话还说呢,"他爹妈都证明不了他单身,谁给证明啊?"

出得派出所大门,已经快中午了。吃过饭休息了一会儿,起来杀向出入境管理中心准备办理护照。

之前在网上已经查询如何办理护照的流程。也问了同学是否有需要注意的地方。到了现场还是让我懵了一下。拍照的时候被告知,现在我这种情况需要到下面各个分局办理。这次来北京,时间是按照小时为单位计划的。如果再跑到分局,这一下午其他事情就搞不了。看看旁边有值班领导,赶紧去说明情况,"我户口在京,偶尔才能回北京来一次,晚上的飞机,再去分局可能来不及了...",迫不得已,撒个谎。这位值班领导要过我的证件看了半天,总算"批复",心里这个侥幸啊。

递交申请后,准备交钱。把回执递过去,人家扫了一眼说,等到下个月 2 号才能交钱。一口鲜血差点没吐出来,明天我就要回杭州了,难不成再跑一趟? 到旁边的领证服务台问,结论是一样的。感觉这也太荒谬了,换个人问,这个人仔细看了一下回执,"你这个原来不是港澳通行证啊?那可以在楼下办理快递的,你把手续费和快递费在楼下交了就行了"。一边埋怨自己的无知,一边感慨:都是一样的规矩,为啥人家这里就能把你搞晕呢?BTW, 在办证大厅看到了一个人特像丁俊晖。

下一站,匆匆赶往国贸,到一家人力资源提供商那里拿取调档函。穿越了半个北京城。咨询人家这里的专业人力资源人士,原来只调档案还是解决不了我的问题。具体如何解决?谁也不知道。我的问题是什么呢?就是原来的档案是在上一家服务单位投档的,一个疑虑是万一这家公司不存在了,那么我如何再次借用户籍证明呢? 车轱辘话说了半天,还是没折腾明白。给前同事打了个电话,告诉我他的档案已经办成了"个人存档",这和我在人才中心听到的反馈是相反的。不管怎么说,还是有些思路了。

这一天的感觉就好像走进了迷宫。面对着这台复杂无比的行政机器,除了小心翼翼的尝试,别无它法。任何一个环节,如果顺利,可能你感觉不到什么,可万一出现一点异常,简直找不到北。而这些平时似乎无关紧要的东西,比如户口、档案、介绍信......看似是上个世纪的遗产,一旦挡在某处,你只有栽跟头的份儿。

有的时候看到街边的办证小广告,还真想不如直接一次办全了算了...至少不用受这份儿气

--EOF--

PS. 周二下午,咨询了半天,补交了一大笔存档费用之后,终于拿到了一份个人存档证。

北京, 北京 同学会

从 798 出来,打电话和北京的几个同学联络晚上聚一下。同学 Xin 携夫人从顺义赶来,等了一会儿,同学 Bei 驾车赶到,在女人街走了一段,大家同意吃蜀地传说。吃到一半, 女同学 Xiu 上完课也杀来了. 当年一个班的在北京的这几个基本齐了.

如果考虑到北京之大,糟糕的交通情况,就会知道同学聚会是一件比较费力的事情。同学聚会, 自然要聊聊这个这个圈子的事情. 我们的专业统一可以算是生物技术, 现在同学中快有一半是博士(我开玩笑说毕业早的可都能带研究生了). 另一半大部分也都是硕士, 剩下的几个本科, 可以算寥寥可数. 这次居然有三个本科男,不容易。

临毕业的时候,我还以为同寝室的几个兄弟很快都能出国呢(用 Bei 的话说,"起得早不一定身体好")。这么多年过去,一回首发现也就 Xin 一个有出国的经验--去非洲做了好几年的贸易,有所斩获,回到国内又转回本行(我对非洲的很多鲜活印象都来自小 Xin 的生动描述);Bei 在专业范围内没干多久,也转身投入 IT 了,现在就职微软,前途大好;同学 Xiu 在读人大的 MPA,用不了多久,在座的就她学历最高了 :) 或许当初毕业的时候,每个人都有自己发展想法,不过到了今天,回头看看,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

菜还不错,后来才知道,这个店还是个"名人"开的呢。忘了一件事情,小 Xin 说从非洲给我带回来一个小鼓,不知道还有不...

--EOF--

北京, 北京 798工厂

周日,京城各大衙门都不办公。计划好了要带着 Laura 去 798 工厂看看,假装一次小资。外面阳光充足,也非常适合出行。

798 里面,慕名而来的老外、艺术青年、有钱有闲小资一如既往的多。沾了奥运的霉气,798 厂区内的道路都被挖开了,偶尔一股小风吹过,尘土满脸。我以前倒是一个人逛过,这次来基本还是找不到北,新展览层出不穷,个人觉得比较经典的几个场景都看不到了。

从进门开始就看到《占卜者之屋:黄永砯回顾展》的广告牌子,这是唯一的一个收门票的展览,收门票没啥,关键是里面的东西真的没什么意思。那些东西展示"文化撞击"的东西估计老外看了还有兴趣。

看了黄永砯,没劲,顺便对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也比较反感。基本上看不到原来厂房的模样了,有些类似于原木凳子刷了油漆的感觉。

有体育迷么(准确一点说是乔丹迷)?"铸造传奇" 迈克尔·乔丹展览 绝对值得一看,我和 Laura 对乔丹这尊神的确不太感兴趣,也还是进去看了一圈儿。

比较可惜的是没看到吴冠中的新作展

附:几张照片(大部分都是 Laura 拍的,个别图片俺提供一点创意。还没 PS,光线似乎有问题,拍照这事儿我不懂):

798 内的一家三口

IMG_5964

IMG_5841

IMG_5935

--EOF--

北京, 北京

周六下午到的北京。一出机场,顿时感觉北京真是和杭州不一样,天灰蒙蒙的,相比之下,杭州的天空算得上"蓝天"了。与几年前相比,交通还是那个老样子。12 点的飞机,大约 4 点半才赶到预定的汉庭安顿下来。晕机,加上稍微有点冷,一趟下就睡了两个多小时。

起来,网上搜索了一下附近的饭店,在北京工作的时候,有次租房子就在这附近,所以感觉相对比较熟悉(除去那些新拔地而起的高楼)。虽然海底捞据说不错,不过不能多吃火锅了,最后折衷一下,去权金城吃烤肉。回到北京,顿时感觉比南方豪放多了,菜谱都 1 米来长,翻着都有些费劲儿。值得一说的是,点了个"老虎菜",好几年没吃到这个东北常见菜了。

汉庭的服务应该说是不错的,最大的毛病和如家是一样的--隐私性差很多。走廊有人路过听的清清楚楚,说话都不太敢大声...从 80-20 的原则出发考虑,门的因素很关键。如果装修上能稍微用一点隔音效果更好点的材料,估计就能起到很好的效果。想想这个价位,咱就别挑毛病,知足吧...

--EOF--

关于归档

本页包含 MyLife 类别下的所有文章.

上一类别为 Jobs.

OpenSource 为下一类别.

回到 首页 查看最近发表的文章或者查看所有 归档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