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view 类别下的文章

病中的 eBay

电子商务巨头 eBay 有恙,病在腠理,不治将恐深。已经好久不写针对竞争对手公司的评论了,但《福布斯》这篇文章真的让人感触良多。

硅谷的 IBM

谁的会议多,谁的效率低下:

公司内部流传着一个笑话,说eBay已经成了"硅谷的IBM"。20年前,IBM的官僚作风最终导致了公司风光不在,而这一比喻正是对eBay当前状况的真实写照。一些现任和前任eBay员工纷纷在采访中抱怨说,eBay总是有开不完的会,公司太看中幻灯片的演示而忽视了真正的创新。他们说,eBay成了 "商业咨询师"的聚集地,但是这些人大都是"纸上谈兵",根本没有与客户进行深入的接触,而且缺乏技术眼光,行为方式过于保守,而真正工程师却只能在一旁听候指挥。

不吃自己的狗粮

eBay 管理人员不用自己的产品,自然也就无从知道用户的感受:

"eBay的管理人员都很聪明,但是这些聪明人却从来都不用eBay,也没有花费足够的时间来研究他人是如何使用eBay的。"

电子商务公司需要技术高层

除了刚刚加盟前网景公司联合创始人马克-安德森(Marc Andreessen)之外,eBay公司的最高管理层中找不到任何的拥有技术背景的人。

尽管有些问题,但是 eBay 仍然是需要我们仰视。

--EOF--

《简单法则》不简单

《简单法则》这本书只有 100 多页,一个睡前的阅读时间即可看完。

法则1 是:精简(Reduce) ,原文翻译做"减少",有些山寨的感觉,当然作者肯定经过斟酌的,我还是觉得"精简"比较好。如无必要,勿增实体。然后的指导方法是:SHE,这不是指那个流行偶像团体,而是指缩小(SHRINK)、隐藏(HIDE)、赋加(EMBODY)。

HIDE

看书的过程中,这是第一处让我产生很深印象的地方。用 Twitter 改版后的界面来说说 "隐藏":

Simple_Example.png

注意右上角的处理部分。鼠标移动上去才会显示可操作内容(这一点国内的几个模仿者还没有跟进呢)。再去看看 Facebook ,对这一点也有很好的提现。当然,类似的设计不是对所有 Web 站点都适用,必须要考虑用户群的 Web 使用经验。Twitter 是个很容易让人产生信息过载的地方。不过设计者在很多地方都体现了《简单法则》一书中的观点,大道至简,殊途同归吧。

BTW: Twitter 界面上的消息发布时间用斜体字我觉得很不协调。

时间

这一点和很多时间管理的思想是相近的,大部分看我网志的人都知道 GTD 的吧? 只是执行起来的人很少,执行好的人也不多。这一原则相当再一次提醒我们。

信任

为什么在网上会出现 Paypal、支付宝这样的服务? 那是因为人们彼此间的信任程度不够,这样对整个交易的成本也是增加的,事情也自然复杂化。

最后的法则?

远离(Away),我觉得应该把这一条单独提出来。

写到这里,我发现这本书还是很适合做产品设计的朋友看看的,体会一下其中的思想。不要因为实现某些垃圾功能而把产品设计的那么臃肿,那么难用。

--EOF--

浙大招聘见闻

如果你是Google日历的用户,请订阅这个支付宝2008校园招聘行程表

今天晚上和公司招聘团队到浙江大学(玉泉校区)进行招聘。

现在的学生基本都不带纸质的简历了,问了几个同学,都说在网上投递了简历。其实随身带着简历还是有用处的,有句话说得好,"机会只给有准备的人",多和招聘公司的人聊聊,还是会给自己和招聘公司很大机会的。毕竟校园招聘其实是个误差很大的事情。

有些简历其实没有加任何心思。只是简单的罗列了一些课程和自己的知识背景,如果几百封简历放到一起,如何脱颖而出呢? 我倒是抓了点机会和现场的同学聊了一下。写简历其实是有点讲究的。

和学校里的志愿者聊了一会儿,发现现在的学生其实信息挺闭塞的。工作轻松,赚的钱多,是大多数人的不切实际的梦想。

现场效果不错。有个同学问的问题很中规中矩。现在是笔试时间,估计今天要后半夜回家了。明天是现场面试,所以一大早就要起来准备。招聘是个体力活。

浙大的校园无线网络很好,所以上来写几句。对了,在邵逸夫科技馆里还看到了常书鸿的塑像,注意到常先生卒年是 1994 。

--EOF--

补充一些:

我也是今天晚上才看到的笔试题目。怎么说呢...题目应该是内部收集上来的,主观题部分还是有些......虽然考场内空气不是非常好,留下来参加笔试的同学都挺认真,找工作也不容易。

到了阅卷的时候,发现有的人主观题部分其实已经拿到足够多的分数了,而客观题的回答千奇百怪。到这个部分阅卷评分也只好"主观"一些了。

可能是信息不对称的原因,几乎绝大部分人都是奔着开发工程师去的,而关于系统工程师、安全工程师、UED 的投递者非常少,稍微透漏一下,因为投递者太少,导致这几个岗位竞争一点都不激烈。实际上在支付宝这几个岗位的成长性也都是非常棒的。

尤其是 UED 和前端的一些知识,我相信大多数学校教的东西都是很肤浅的,但是,如果平时能多关注网上的一些东西,考卷上体现出来的东西还是很容易让人眼前一亮。只可惜,今天晚上很少让我看到眼前一亮。

我相信考试只是一个手段,是否能完全体现出所有人的能力? 肯定不能。但是几百号人,怎么能做出有效的筛选? 看简历? 误差会更大。可能考试是唯一的过滤办法了。

以上都只是我的个人看法。

最新的招聘活动更新请参考支付志(支付宝官方网志)

--EOF Again--

缔造乔布斯神话

icon_jobs.jpg乔布斯擅长的事情,一个是谈判,一个是设计 Apple 机箱(或者是 iPod 外壳)。

记得前段时间有同事开会的时候问大家这个世界最有品位的人是谁? 天,居然说是乔布斯,我宁愿说盖茨,也不愿意说是他。如果选择最苛刻的人到差不多可以是乔布斯,因为苛刻,才能"选择"出比较完美的东西。不要说是他"设计"的。

那么多苹果迷应该明白,你们喜欢的是苹果的产品,而不是乔布斯这个人。 乔布斯头上的更多光芒都是抢来的(他也自诩为海盗),因为他是苹果的创建人之一,所以他有这个权利。就像古代皇帝喜欢给自己个大将军的称号一样,Jobs 最喜欢干这样的事儿,而且,绝对不会脸红的。当然,这世界太多攫取别人工作成果当成自己的案例。每当看到业界人物厚着脸皮自己介绍"曾主导设计某某产品",那就让人明白这个家伙除了在这个项目里面"坐顺风车"之外什么都没干。

即使是 Pixar 的成功,也丝毫看不到他在里面究竟起到什么作用,这个时期,他不过是个老板罢了,可一旦那些动画大作成功,镁光灯下的却是乔布斯,那些天才们早都知趣的躲到了一边。

这也是个绝对拧巴的人,多少年都不承认自己的女儿,却把他视为珍宝的项目命名为女儿的名字,Lisa,最后这个注定要失败项目被人视为笑柄。

相比之下,Steve Wozniak 倒是更像一个神,从凡人到神。而 Steve Jobs ,只能是这个商业社会中的一尊偶像。

--EOF--

链接:购买《缔造苹果神话 》 (翻译这本书的人不太懂 IT )

史冬鹏没能进决赛,但他尽力了。纵观大史一直以来在赛场上的表现,他是真正诠释体育精神的英雄。

赛前,我是多么希望史冬鹏能在这次"家门口"的比赛中夺得一枚奖牌,但这毕竟是比赛,胜负只在一瞬间。尽管以后还有更多的比赛,还有世锦赛,大史说"那毕竟不一样",这是绝对的真心话!

刘翔几乎独占了所有可用的资源,留给大史的资源太少了。从这一点上来说,刘翔是一个团队在作战,而大史只是一个人在战斗! 赛前刘翔的信息铺天盖地,关注大史的文章少而又少。看过的文章中,只有《环球企业家》的这篇特刊《奔跑者》能让读者了解一下关于大史的更多信息。

史冬鹏,加油!期待你的精彩!

--EOF--

还要控诉一下冬日娜这"梅超风",你能不能少说几句弱智的话? "没关系,毕竟你上次连第二轮还没跑进呢" ,这是人说的话么?

guan_hu_tian_xia.jpg今天收到了这本小书《关乎天下》,副标题是"中小企业赢取江山的秘诀",其实在我看来,这也是阿里巴巴赢取江山的秘诀(现在 Alibaba 是大型公司,但当年是绝对的小企业)。

这几天好几位朋友先后提及阿里巴巴前 COO 关明生(Savio)。先是白鸦说 Savio 是很值得研究的人 ,后是同事 Kimi 的回忆。在论坛上看到有人留言说 Savio 写过这本书,所以买了一本回来。

这本书篇幅并不长,64 开本,正文 125 页的样子,差不多是两课时培训课程的信息容量。图书市场里关于阿里巴巴的书现在有很多了,但似乎加起来还不如这一本小册子传递出来内容精炼、精准。从 "独孤九剑" 到 "六脉神剑" ,Savio 就是塑造阿里巴巴文化最主要的那个人。以前的一些趣闻通过这本小书页到了印证,比如 Savio 能够记住每个人的名字,为的是"要发现人才潜才",作为企业管理人,这的确是非常难做到的事情。平凡人做平凡事,平凡事做好了就不平凡。

以前我有幸听过 Savio 将过一次课,这次书里发现的一些素材和那次课程上的有重复的地方,而且网上搜索到 Savio 的采访,也发现他非常喜欢举 "明星和野狗" 这个例子。不难明白,企业管理哪里需要长篇大论的东西,凝练下来精华的部分,并且成功的执行、继承下去才会成功。

建议还在起步中的并且对阿里巴巴公司文化、管理方式比较好奇的中小企业主读一下这本书,这就是阿里巴巴的成功秘诀--如果说有秘诀的话。第四部分的销售篇读来也非常有收获,非常值得作销售的朋友一读。最后也建议阿里巴巴同事能读一下这本书,第一版发行只有 5000 册,我相信公司其实读过这本书的人不多。

--EOF--

点击购买《关乎天下》

Inside Facebook 读书笔记

Inside Facebook.jpg 利用电脑启动、收邮件的一些零散时间,看完了这本 Inside Facebook 翻译版,感觉有所得。有些朋友说没看到"实质性"的东西,什么是"实质性"的东西? 难道你要看到"成功宝典"么? Facebook 只有一个,东施效颦的模仿者学其形或许还成,学其神就难了。

观点

  • 任何一件没有全力以赴的事情,都会对其它员工造成不良影响 ... 一个成功的公司的公司,绝对不应该允许其员工只是简单地维持现状。
  • 对于不需要第二天早上八点半爬起来送孩子上学的年轻人来说,熬夜工作是一种纯粹的乐趣。
  • 若是待遇不错,客服人员是公司最能解决问题的人手。他们甚至会发自内心地以愉悦的面貌投入工作。

细节

  • Google 趋向于招聘领域内的知名专家,而 Facebook 则鼓励工程师成为多面手。
  • Note: 一个公司能有几个技术上能包打通关的人(比如 @Livid 同学)是幸事。但在国内,往往走从的路线。
  • 任何公司里都只有一小部分工程师是最出成果的。
  • Note: 这么说是不是会伤害很多人? 但这的确是一句真话。对于公司来说,如何在创业初期找到的人都是这一小部分工程师? 对于个人来说,在创业团队如何成为这样的一小部分工程师?
  • 现在 Facebook 内部还在用 Trac 。
  • Note: 工具无所谓轻量级重量级之分。Trac ,可能上一点规模的开发团队都不屑一顾了,看看Facebook,用的挺好。
  • 简化会议
  • Note: 虽然没看到 Facebook 如何开会的,如果 CEO 在会议上的 PPT 都不超过 5 页,其他人也不会好意思来进行冗长的会议。
  • CEO 肖恩在生活细节上非常马虎。
  • Note: 嗯,如果你也有同样的特点,没准也能做CEO呢...

这本书尽管翻译行文上有一些不一致和粗糙的地方,但还是指的一看的。毕竟应该看传递出来有价值的那一部分,盯着一本书的缺点就没意思了。这本书定价不贵,建议买一本也算支持译言翻译小组辛苦的劳动了。

--EOF--

BTW: 最近工作、私事都很多,奥运也来了,可能更新频率会不那么高了,朋友们见谅!

Founders at Work

Founders_at_Work.jpg

为什么有些人创业成功,而更多人失败? 成功的人当初承担过哪些压力,做过那些重要的抉择? 有没有初创公司的创业者们必须要看的一本书? Founders at Work 或许能担当此重任。

前一段时间在财帮子网站创建人孟岩的推荐后读完了这本书,最近这几天分析 Paypal 的一些东西,又把电子版翻了出来。重新读了一遍对 Paypal 创始人 Max Levchin 的采访。10 年前创建的 Paypal 现在是美国互联网最赚钱的互联网企业,而走出 Paypal 的创建者们,也已形成了 Paypal 黑帮,手握着世界 Web 2.0 公司的权柄。

Paypal 最早并不是做在线支付的。因为 Levchin 对软件安全兴趣由来已久,最初做过软件加密、手持设备转帐软件等,在为手持设备用户开发软件的过程中发现了在线支付的庞大需求量和无限商机,这里面比较关键的一点是Paypal 的及时转身

如果用一句话概括 Paypal 该怎样描述? 表面是财务服务公司,实际是一家安全公司。 Paypal 最开始的一段时间,最大的挑战倒不是来自竞争对手那里,而是恶意用户的欺诈行为。最高的时侯 Paypal 每个月因为欺诈造成的损失超过 1000 万美元(前面有篇文章我提到 Paypal 现在有 达 0.25% 的资损,我还觉得挺高的,没想到以前更高),而开始大家对于可能存在的欺诈损失还有些一头雾水,可见摸着石头过河的事情,大家都干过。

与 X.com 合并后,Max Levchin 作为 CTO,而来自 X.com 的"那个家伙"做 CEO 。Paypal 技术架构差点转向 Windows 平台,因为 X.com 是运行在 Windows 上的。工程师的文化对立也比较明显,貌似一场冲突不可避免。问题如何化解呢? Levchin 精心构造了一次测试,对 Unix 、Windows 针对某应用作压力测试,"证实" Windows 扩展性只有 Unix 上的 1%。"那个家伙"闭上了嘴。随之不久,那个家伙离开了 Paypal。如果当初转向 Windows,或许现在的 Paypal 也不是这个样子了...

仅仅因为这篇对 Max Levchin 的采访,就让我要推荐一下这本书。其实,看看其它 Founder 的访谈记录,有趣的东西还有很多,各取所需吧。

--EOF--

关于归档

本页包含 Review 类别下的所有文章.

上一类别为 OpenSource.

Security 为下一类别.

回到 首页 查看最近发表的文章或者查看所有 归档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