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y 2006 Archives

又见"邮件门"

| 2 Comments

沸沸扬扬的 EMC 的"邮件门"事件 刚过去没几天, 新的 惠普 "邮件门"又粉墨上演. 如果说上一次的 "秘书 PK 老总" 和我们技术工程师关系不大,那么这次这位惠普的工程师的声音多少贴近我们的生活.

令我最感兴趣的是这句典型的"嵌入式"英语:

我的 manager 沙博士经常 challenge 我的问题是:你的 level 太高了,你的工资比我还高,你想想该怎么办?

我以前在一家公司也遇到过一位所谓的博士,中科院毕业的博士, 这位博士的本事就是逼着团队的技术人员每天总结技术经验给他, 然后"博采众家", 给人的感觉如"万金油"一般. 当时团队大约有十几个人,做到项目的最后, 这位博士把所有的人都得罪光了,也把技术人员开除的差不多了,自己拍拍屁股走人--跑 Oracle 做销售去了. 这是我见过的印象最差的自称博士的人.

即使在号称"以人为本" 的惠普中国也会发生下属挑战博士经理的的事件,可见, 在任何一家公司, 高学历, 低能力的管理人员和草根技术人员之间的矛盾始终是存在的, 甚至是很难调和的.邮件中的这位惠普员工,学历背景肯定不如"沙博士", 否则也不会总被 "challenge", 不过也可以相信, 这位老兄自有业务/技术上的过人之处之处, 才敢以鄙视沙博士其实是"啥也博士".如果双方都能尊敬对方的长处, 而不是鄙视对方的短处, 应该相处甚欢才是.

这一年多来, 商务邮件的泄漏似乎越来越多了.

--Update: 最近这 "XX门" 越来越多了.下次争取不用了 :)

--End.

Oracle 安全编码标准

Oracle 公司的公司的首席安全官 Mary Ann Davidson 最近在抱怨开发人员没有安全意识: 不安全软件的问题就在于软件开发者在大学的时候没受到相关的培训(The problem of insecure software starts with how software developers are taught at universities), 当然, 说这话的目的并不是说 Oracle 的安全做得有多么好, 而是 Oracle 正在逐步改进软件存在的大量安全问题(自从 Oracle 任命了这个首席安全官之后,在业界更多的用户反而真的意识到 Oracle 的安全其实做得不怎么样) , 并透漏 Oracle 专门创建了一份长达 200 页的安全编码规范. 这份文档从对一个缓冲区溢出漏洞的解释而扩展开来, 是 Oracle 的 Chief Hacking Officer (首席黑客? 听起来很酷) 的工作成果. Ann 同时强调了这份标准的重要性 "reflect both "oral tradition" and actual history of coding at Oracle" . 而在此之外, Oracle 也引入了第 Fortify 公司的三方工具进行代码审查.

虽然 Oracle 在对第三方安全研究人员的傲慢与故作姿态引起安全社区很大不满, 但 Oracle 在安全方面的决心还是不容置疑的. 最近也获悉 Oracle Database Vault 这个产品将会与 Tripwire 进行合作. Oracle Database Vault 用于提高用户访问的控制能力. 这个东西加上 Label Security、10g 的TDE、VPD、Oracle Secure Backup, 已经是一套比较完整的安全框架了.

作出这么多动作的 Oracle 会把安全真的做到位么 ?

所谓 PR

| 1 Comment

近来 IT 江湖刀光剑影, 口水横飞, 此类事情, 大多是 PR 公司的 PR 所为. IT 人士口中的所谓 PR , 不是 Google 的 PageRank, 亦非 Permanent Resident (详情请用 "什么是 PR" 搜一下), 而是 Public Relations , "公关"是也. 我有个同学曾经短期从事 PR, 告诉我: 你就认为是 骗(P)人(R)就成了.我个人感觉 PR 人 与 IT 记者其实差不多, 如果是凑成了一小伙, 那就成了 PR 公司了.

Donews 算得上 IT 江湖 PR 的公共场所. 经常有各路神仙上来报告什么同时在线人数"过百万","过千万", 融资"过百万","过千万" 之类的"新闻". 大小卫星不绝, 大型 PR 小型 PR 频繁登场.

当然, 也有 陷入 "PR 丑闻"的, 比如 这则不知真假的 PR 内幕 , 让人感慨, PR 赚点钱也不那么容易.

--End.

熬夜

| 8 Comments

又整整熬了一夜。今天下午起来, 头还是昏昏的。搞 IT 的朋友大多有通宵熬夜的经验,其中的苦处不说也罢. 在网上看到一段话:

熬夜会对身体造成多种损害:经常疲劳,免疫力下降。人若经常熬夜,所造成的后遗症,最严重的就是疲劳、精神不振;人体的免疫力也会跟着下降。自然的,感冒、胃肠感染、过敏原等等的自律神经失调症状都会找上你。而更糟糕的是……专家提醒:长期熬夜免疫力下降

其实如果是简单的熬夜倒也罢了, 最难受的是要在机房里受罪,且不说机器辐射对人体的危害, 光是工业空调冻得人半死(机器怕热,比人娇贵多了:D), 加上机器的噪音, 普通的机器问题不大, 小型机的嗡嗡声那叫一个恶心, 每次在离开机房之后耳朵里都会嗡嗡响.

啥时候劳动保障法能有专门针对 IT 从业者的条规呢 ?

我们的健康只能交给自己与上帝了.

--End.

本周言论 之 生活质量

| 6 Comments

我想说的是,方舟CPU的问题跟汉芯是完全不同的性质。而且,能够做出这样的东西来,公司是花了大量精力的。
--方舟科技某员工

我其实是正常人, 不是御宅族
--后藤和茂 :让超级计算机跑得更快 (现在超级计算机解线形方程的程序,基本上都是用他的)

如果你希望手中握的最新最好的 iPod,那你每年至少都该买一台新的
--乔布斯

创办网易的时候,我只是想做一个小老板,我从来没有一个远大的理想,从来没有想要成为一个很有钱的人。
--丁磊

这里的夜晚会有星星么?

| 1 Comment

晚上和 Laura 一起回家的时候偶尔一抬头,发现天空居然能看见星星的, 可以看到二等星.忽然间想起一句话 "这里的夜晚会有星星么", 哦,这是子曰乐队在《第二册》专辑中的一首歌。

可能绝大多数中国人都听过子曰乐队唱的东西--别误会,我不是说他们发表的两张专辑内的歌曲,虽然他们《第一册》中不乏有内容的音乐,但不是这些。我说绝大多数中国人听过的是子曰为脑白金录制的广告音乐,, 就是那个"今年过年不收礼阿, 收礼还收脑白金哪",电视画面是几个动画老头老太太. 子曰不动声响的完成了一次"偷袭",这是幸运还是不幸 ?

97 年末的时候,我从同学那里第一次听到"子曰"这个专辑,没过多久,就听到了那张崔健监制的《子曰-第一册》. 这是一张承载了太多希望的东西,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一再被人称为老崔的"儿子"而导致秋野与崔健的分歧,没过多久,乐队因为各种问题迟迟不能趁热打铁推出新专辑。毫无疑问的是,多年后出版的《第二册》已经看出秋野丢失了属于自己的那些或许可以称之为风格的音色。

子曰的官方网站

DBA 的"选秀"

| 8 Comments

不知道是不是受了"超级女声"活动的影响, 一些厂商也开始动起"选秀"活动的脑筋.CSDN 上看来的一则新闻:IBM 独家赞助的“中国杰出数据库工程师评选”正式启动. 点击进去, 居然还有一个官方网站的, 仔细一看,居然相关链接还有我的 Blog , 可惜的是, DBA 错拼成了 DAB, 站点制作者也太粗心了一点.

首页上的内容说这个活动:

旨在打造中国数据库领域第一评选,在全国范围内评选出数据库领域优秀人才,凝聚数据库领域精英人才,为中国信息化建设提供技术驱动力量。

好奇的注册了一下,并看了一下规则,居然还有什么初赛复赛决赛,还有什么专家评审, 看来江湖流行的 "PK" 也会出现阿. 建议最后再来一个现场直播吧.

唉,"IBM独立赞助此次活动", 这个活动更像一个刚入行 PR 急于想做出来一点成绩而进行的操作. 联想前一段时间的所谓 "Oracle 什么迪斯尼开发大会", 这些应用软件厂商阿,就不能来点务实一点的市场推广活动么 ?

--End.

《万象》即将复刊

| 5 Comments

前一段时间我写过惊闻《万象》杂志出现财务危机. 很是为这本杂志惋惜. 

现在有了好消息--前几天有朋友在我站点上留言, 说《万象》要复刊了. 我还有点半信半疑. 也去报刊亭问了几次,弄得被人笑.今天在天涯上看到有人转载万象杂志社小曾的邮件:

今天刚上班接到通知:《万象》杂志确定6月10日前发行第四月份刊,目前正在排版中。2006年第一季度杂志已确定不会再发行。6/7两月将陆续发行4、5、6、7共四期。

上面这个帖子的跟贴中有人讨论范旭仑老夫子的文章,说句自己的感受,我非常不喜欢《容安馆品藻录》这一系列的文章,都是寻章摘句的内容,还懒婆娘的裹脚,长得很. 《万象》上的文章大多"轻快", 而范老先生的 "品藻" 干涩绵长, 发霉的干菜味道.

Gregarius 更新到 0.5.5

| 5 Comments

开源 RSS 聚合工具 Gregarius 一直在持续的改进. 最新的 0.5.5 版本相对于以前的老版本有了许多新功能. 升级安装已经变得非常容易. 可以选用安装界面的方式, 管理密码也可以在安装后直接创建.新的主题 UI 已经足够好(参见 OpenRSS.net). 可以配置选择中文界面(简体/繁体).

现在插件也远比以前丰富多了.插件也有针对与 del.icio.us 等站点的交互的.这次新选用了 Google Adsense 插件

依然存在的问题: 

1) Tag 仍然不支持中文;
2) 中文子目录的 URL 重写还是有 Bug;
3) 不支持多用户;
4) Bug , 大量的 Bug !

相对于 Bloglines 等联机 Blog 阅读工具, Gregarius 的速度仍然是最大的优势.

--End.

想家了

| 18 Comments

想家不是一天两天了,这周一忙完,俺就筹备回家啦!

家在东北,来杭州这一年多,十分怀念东北那稀面的土豆、贼甜的地瓜、油汪汪的豆角、挺拔的大葱......在杭州吃到的东西都太惋约,没有老家吃东西的豪放劲儿。

这周加班完毕,我就要回家啦!

风雨无阻,如果飞机停飞,就坐火车; 没有火车,我就坐船;如果没船,就自行车; 没自行车,我就走回去。 谁也别拦着我--谁不让我回家我削谁!

Cal Henderson 是大名鼎鼎的 Flickr 网站的开发者之一.在一篇名为 Serving JavaScript Fast 的文章中,他介绍了用于 Flickr 站点应用优化的技巧,读罢感觉获益良多."嚼一下别人的馍",概括一下该文的主要内容.

Flickr 是 Web 2.0 的代表站点。面对的网络问题除了一般 Web 站点都会有的内容优化之外, 还有必须要灵活处理 JavaScript 与 CSS 的频繁变化后部署分发带来的复杂性。

设定文件大小的策略 首先面临的一个问题是把所有的 JavaScript 与 CSS 放到一个文件中好呢,还是分割成多个文件 ? 从减少网络请求的角度上考虑, 前者更好,后者差。但是从并行的角度考虑, IE 与 Firefox 默认情况下都只能同时从一个域请求两个资源. 这会在很多情况下给用户带来不良的使用体验--必须所有的文件都下载完毕才可以看到像样的页面. Flickr 采用了折衷的办法--在保持文件数量尽可能少的情况下,把 JavaScript 与 CSS 分成多个子文件. 这在开发上带来了复杂性,但是对性能的收益是巨大的。

压缩的优化问题 毫无疑问,对站点内容进行压缩是一个比较常用的 Web 优化手段.但是并不一定都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原因在于 mod-gzip 模块不但消耗服务器端 CPU 资源,也消耗客户端 CPU 资源. 而且, mod_gzip 压缩文件后创建的临时文件是放到磁盘上的,这也会给磁盘 IO 带来严重的问题. Flickr 采用的是 Httpd 2.x 以后支持的 mod_deflate 模块.压缩操作都在内存中进行.mod_deflate 在 Httpd 1.x 是不可用的, 不过可以通过创建 RAM 盘的方式来间接提高性能.

当然, mod_gzip 到也不是一无是处, 对于预压缩的文件, 还是有好处的. 而且, 采用压缩的时候,也要注意策略. 图片文件压缩就没什么必要了(Flickr 上图像多, 而且压缩得不到什么好处). Flickr 只对 JavaScript 和 CSS 进行压缩. mod_gzip 新一点的版本能够自动通过配置 mod_gzip_update_static 选项自动处理 预压缩的文件. Cal 也指出这个特性在一些旧版本的浏览器上会出问题.

压缩的另一个主要手段是内容的压缩. 针对 JavaScript 可以进行通过减少注释、合并空格、使用紧凑的语法等小技巧(Google 的所有脚本都非常难读,而且非常紧凑,思想类似).当然,经过这样处理的 JavaScript 可能带了很多括号不容易解析,Flickr 使用了 Dojo Compressor 来构建解析树。Dojo Compressor 开销很低,而且对于最终用户是透明的. JavaScript 的处理方法介绍过,CSS 处理则相对简单.通过简单的正则表达式替换(比如把多个空格替换为一个空格符), 最高可以获得 50% 的压缩比。

Caching 的优化 Flickr 的开发者充分利用了 Http 1.1 规范定义的 Etag 与 Last-Modified 机制 来提高 Caching 的效率. 值得注意的是,Cal 介绍了一个在负载均衡条件下的 e-Tag 小技巧. 即可以设定 Apache 通过文件调整时间与文件大小获得 E-Tag ,而默认情况下, Apache 是通过文件节点获取 e-Tag 的。当然,这也不是很完美,因为会影响 if-modified-since 。

灵活运用 mod_rewrite 据说 Flickr 网站应用是进行每日构建的(Daily Build)。 如果没有一个灵活的机制恐怕这是不可想象的。而且,在 Flickr 这样的站点, 内容的修改同步的处理都是很让人头疼的难题. 他们的利器是 mod_rewrite 的灵活运用。通过配置 URL 重写规则,很容易切换到不同的环境下。听起来很简单, 但是没有一定的 Web 技术功力谈何容易做到 ?!

通过这几个主要方法的运用,我们看到了如梦幻一般高性能的 Flickr .


BTW: 因为在 Flickr 在国内没有服务器, 大陆用户访问的速度就别提了 :(

--End.

不经意间,发现了 CSDN 的一个很八卦的论坛帖子, 一路考古下去, 才大约知道的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先说说事情经过:

网友大白猪在 CSDN 论坛发帖子,大家千万要小心这个项目经理 , 没想到 "项目经理" 居然现身论坛, 并与网友大白猪唇枪舌剑, 从 2006-1-20 到 今天, 这个贴子在论坛中居然一直有人再讨论, 而最近当事人"项目经理" 又发了一个"关于Tony项目经理案例的最新内幕进展披露"的贴子, 又引起如潮的跟贴与讨论.

多么有潜力的一个贴子阿, 可 CSDN 对这么一个有趣的话题居然不知道如何利用. 想想天涯,猫扑每每搞出来的八卦专题吧. CSDN 对自己内容梳理的能力的确不咋地. 就这个话题来说, 有八卦内容, 有深度内容, 从任何一个角度作进入, 都是很吸引眼球的东西. 也或许有人说, CSDN 不需要这样的八卦内容
, 可是去看看 CSDN 每日的头条, IT 新闻, 八卦内容还少么? 有价值的内容多么? 与其不死不活, 还不如博一下出位.

CSDN 的论坛从程序员大本营的时候就开始做, 到现在还是一个老论坛的样子(看帖子居然没有分页), 自己在首页上挖取论坛的信息都做不到, 还标榜自己的"技术", 到也有一丝嘲讽.

也或许 CSDN 就不知道如何作论坛, 否则也不会有对 ITPub 的购买接触了, 最后吃不下 ITpub 估计 CSDN 还有些遗憾, 话说回来, 就算把 ITpub 这样的论坛拿下, 怕是也不知道如何利用.


CSDN 最好的归宿还是卖掉吧

--End.

每天和工作相关的邮件至少有几百封, 这其中又有不少是重复的, 占用了大量的空间, 查看起来也耗费精力, 如何删除这些重复的邮件呢 ?

开始以为通过配置规则可以达到, 看了半天, 似乎不行. 搜索了好一阵, 发现有一些第三方 Outlook 的插件是可以作到的.

都不是免费的. 看到一篇Blog: 用于 Outlook 2003 的删除重复邮件的插件 , 提到了两个免费的小插件, 可惜都是日文的.

--

补充: 最后使用了 RepMailDel110.lzh . 虽然日文有些看不懂, 不过是免费的. 删除的速度足够快. 这些就够了. Duplicates Remover for Outlook 应该很棒, 可是功能上有限制. 又买不起.

Outlook 2007 是在 "信任中心" 中设置的。

--EOF--

《防火墙》中的 DIY 精神

| 7 Comments

前几天看了《防火墙》,正如很多人评论的,这部片子实在算不上大片,不过剧中的一个情节倒是给我的印象很深。

杰克·斯坦福 被逼无奈准备盗取银行帐户之前,他自己制作的那个"工具"构思的确很巧妙。刚看到 杰克拆传真机的时候我还有点莫名其妙,忽然间恍然大悟原来他是要用传真机内部的微型扫描仪,然后用 iPod 作为数据存储工具。非常棒的 DIY 精神。换作是我,累死也想不出来这个主意, 只是不知道这个东西的可操作性有多强。

如果是一部国产电影/电视剧会怎样 ? 我猜可能会出现一个“黑客”,狂敲键盘,手工破解密码。说这话并不是贬低所有国产电影,只不过是国产电影中表现出来的高科技太抽象化了。当然,《防火墙》的高明地方也并不多,比如最后杰克黑掉对方帐户的情节就很有一些无厘头。


其实我的工作倒是和杰克有点相似。

-end.

总算看了 22 集,可结尾处让所有人目瞪口呆: 飞机飞走了,警察在后面狂追,看来是山穷水尽,能柳暗花明么 ?

几个猜测如下:

1) Lincoln 和 Michael 的父亲来救他们。很多网友都给出了这样的猜测。如果真是这样,那么编剧真的计穷了。他们的老爹怎么就那么巧知道他们在这一天越狱 ?

2) C-Note 的小舅子开着车在草地的尽头。我觉得这非常可能。 还记得阿布被 T-Bag 刀片割候后, C-Note 让他的小舅子开着凯迪拉克在监狱外面等么 ? 警察把所有的路都封住了,如果坐车走也有些难度。

3) 草地尽头是河,跳河逃走? 不现实! 还不如外星人来救呢.

八个人中单独跑的三个, 似乎只有 T-Bag 跑出去的可能性大, 这家伙真是属猫的,有九条命,不会轻松挂掉。 小偷看样子是跑出去了,而且是那个大卡车居然是开往墨西哥 :) 但这个人身上没多少戏,对情节推动不大. Hayware 这麽招摇, 跑出去怕是不容易,不过这个家伙真是他妈的天才,一切都在未知中阿

系统升级

| 3 Comments

这几天忙着小型机系统/存储升级,白天规划、找资源,晚上干活,每天都提心吊胆.

今天本来是准备更换配件的,没想到测试了一会儿,硬件没问题了。商量了一下,趁热打铁,那就干脆把操作系统升级了吧。结果下载下来的补丁版本有点问题,一会儿报告少了这个低版本的组件,一会儿搞版本的也不行,折腾了半天算是把补丁打全了。唉,幸好提前遇到这样的问题,而且,问题出现得越早越好,如果是明天晚上的话,恐怕要死掉了。

有的时候,即使自己计划好了,别人总有没计划好的时候,这是一个问题。

Standby 再恢复的时候又发生一个令我目瞪口呆的事情,"恶心的哇哇吐"阿

明天是最关键的一天,挺住!

针对窦唯对相关报道提出的异议,新京报立即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经过反复核实,窦唯提出异议的两篇稿件,均是报社记者在对窦唯本人、杨婷、马葭等当事人的采访基础上进行的报道。报社称,报道在主体事实上是准确的,用词上是严谨的,用意是善良的,不存在对当事人权益的侵害。
--"负责报道一切"的《新京报》

我隐约觉得,中文blog圈最活跃的,发帖最多的,大概是那些SEO,他们勤勤恳恳、不辞辛苦地在各大BSP注册大量账号,发布大量的垃圾贴。这么勤劳的一个群体,把每天发多少垃圾当成工作,该给他们颁发“五一劳动奖状”才对得住他们。
--Keso

跟着流氓不做流氓就滚蛋!
--网友评《我在 Qihoo这几个月的悲惨遭遇》

想像力? 又忍不住说一句:其实幼稚的中国科幻最缺少的就是技术想像力! 想像一万只星际战舰会战容易,谁能告诉我一个微不足道的战舰炮手的操作动作
--说书人

It's like the car industry of Japan. 30 years again, everyone was laughing their cars. Guess who's laughing now.
--国外一个讨论麒麟操作系统的帖子

说说"数字域名" 的新网站吧

| 9 Comments

"数字迷信" 由来已久了, 不过最近随着 Web 2.0 风潮的来临, 一些以数字为域名的站点噌噌噌的窜出来, 可能这些淘金者也要图个吉利. 什么 51(我要), 58(我发), 59(我就) 之类的站点不时出现在一些软文上.

啥是所谓的数字域名? 老外的站点域名都是英文的, 而数字域名专用阿拉伯字母, 用排列组合的手法颠来倒去,适当的再拉几个简单的英文单词进来. 这样的域名咱叫他数字域名吧.

互联网刚在中国普及的时候, 什么英文域名阿, 搞的很多初级网民记不住, 网易的 163 被誉为是神来之笔, 记得当时还有媒体记载丁磊如何灵机一动而注册这个域名的. 再到后来, 有个 51Job , 弄了一个中西结合, "我要工作", 虽是一个烂域名, 还好, 在网上找工作的人基本上都知道一点英语. 在我看来,数字域名的滥觞应该从 Hao123 算起. 自打这个网址导航站点高价卖给个百度之后, 一夜之间, 很多个人站长看到了以小博大,钻空子赚钱的可能, 一些乱七八糟的什么 "888", "999" 之类"数字域名"雨后春笋一样冒了出来. 给人的感觉是很多新网站就好像穿了一个花里胡哨的裤头就跑出来了.

前一段时间看到有人讨论 Web 2.0 站点的特点. 是 Web 2.0 不好判断, 但是不是 Web 2.0 我倒可以提供一点参考: 只要你看到那些域名里面全是数字,基本上都是混水摸鱼的.

-End.

冲出你的窗口

| 2 Comments

我要给朋友发送 Windows Live Messenger 的邀请, 但最近 Live.com 不可访问(不说大家也知道什么原因), 颇为无奈. 还好, 我们有 Tor 这个二代"洋葱"[Tor 中文介绍].

这个工具的安装与使用倒是很简单的. 首先下载当前的稳定版本(很奇怪为什么 Tor 站点没有被封掉), 参考英文的安装指导. 点击这个安装文件, 注意一共包含三个程序的, 如果不加以选择, 每个程序都是默认自动运行的, 建议取消这个.以后如果用得着就手工启动吧.

第二个步骤是设置 浏览器的 Proxy ,Localhost, 端口是 8118 . 安装指导上有图示. 然后基本上就不会有其他麻烦了. 现在开始访问 Live.com . 下载最新的 Windows Live Messenger 玩玩儿吧.

原来我用过一些其他的 Proxy 工具,这些工具都放在一个 "Out the Windows" 的目录下, 恶心的是, 都有副作用, 每次用的时候都怕别人看到, 还是 Tor 干净,以后放心的用.

"快从你的窗口冲出..."

上一篇.

4) Bruce Perens 为 Open Source 定义的第一作者.他说话的样子很有趣--好像在打着饱嗝说话. 表情比较丰富. 我在 Blog 中曾经提到过他: Bruce Perens 领衔编辑 Open Source Series 的图书. 感兴趣的可以下载来看.

5) 国外的 Linux 用户组的活动是实打实的.Install feasts 上很多爱好者抬着自己的台式机就来折腾了.国内似乎很少出现这样的情况, 更多的时候在国内没有这样的对 Linux 爱好者的免费午餐.

6) 有记者问 ESR, Open Source / 自由软件运动 所提倡的"Share"精神是否意味着这有些类似Communist ? ESR 对此给的回应是"一派胡言...Communist 是强迫人共享的意识形态.Bruce Perens 给我的回应是"马克思不会去发明东西来帮助邻居...公有不是 Communist 的产物"

7) LinuxWorld 大会给自由软件基金会颁发了一个 "Linus Torarlds 大奖", 颁奖人是 Linus , 领奖人是 RMS , RMS 无奈的说这就有些像"给义军舰队颁发 Han Solo(星球大战的主角) 奖"一样滑稽. 众人哄堂大笑. (更为有趣的是, Linus 的小女儿居然还在台上玩耍呢)

8) 结尾处,居然听到一首 'The Free Software Song'. 词作者是 RMS. :)

看了半部的 Revolution OS, 枯燥而有趣的一部电影。

虽说这片子从头到尾几乎都是对众多顶级黑客的采访,但仔细看下来倒真的找到了很多以前不为注意的一些关于自由软件运动 / 开源软件运动的一些被忽略的细节, 并不乏味.

1) RMS(Richard Matthew Stallman) 回忆了一件早期黑客时候他反对对操作系统设置密码的故事(对,而不是那个一再提起的"打印机"故事。), RMS 认为设置密码导致普通用户的一些权利被剥夺。或许这也是非常反对"开源软件",而坚持强调"自由软件"的自由含义的原因, 电影的中间部分有他的一段非常强硬的关于坚持"自由软件"的演讲.

2) HURD 的失败原因可能有很多, 但 RMS 的话语之间无疑承认了他们对这个操作系统的预期过高, HURD 的微内核结构并不适合开源软件(哦,我用的也是"开源"这个字眼)的开发模式. 而 Linus 的 'tried-and-true' 方法"不赖", 超过了 RMS 的预期.

3) Linus 承认 Linux 最初的一些设计思想来自 SunOS.而没有更多的提及 Minix; 他对自己的评价是个中庸的词汇:"工程师", 而评价 RMS 为"哲学家", 似乎包含一丝嘲讽.

在杭州, 看电视

| 6 Comments

在杭州,看电视,浙江的一些电视频道总有一些让我惊讶的时候.

1) 电视上频频放盗版电影. 那边院线还在上映呢, 这边电视台都已经播了好几遍了. 这个有名目的, 叫做"赏析" ,妙哉, 一边欣赏, 一边分析, 估计就不算盗版了.

2) 宣传迷信的电视广告. "人的命运和自己的名字息息相关, 想知道自己名字的含义么, 发送短信到 xxxx ". 真不知道现在的广告是否还需要审查.

以前在北京的时候, 感觉电视台还是有所收敛的. 不过另外一个现象恐怕大家都见怪不怪了. 那就是:发短信,抽大奖. 活生生的搏彩!

Blogger 的独立

| 7 Comments

从先到后的一些迹象:

随着新浪以及其他 BSP 大力普及 "博客", 慢慢的一些"名人"也搞明白了所谓的博客是咋回事, 这东西其实也没啥复杂的么: 几十块钱买个域名, 找个懂一点技术的人搭建一个程序, 就可以开写了. 还是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 想说杀就说啥, 还不用担心被删贴. 这三个人之后, 相信多少会起来一点连锁反应.一旦更多人意识到不用挤在一起享受新浪的"技术平台", 自己也可以开玩儿, 新浪的"名人博客"所作的普及工作也就可以完成历史使命了.

窃以为, 脱离了 BSP 的 有独立域名的 Blog 数量多寡才应该是衡量一个国度 Blog 是否繁荣的首要标志.

以讲普通话为荣,以说方言为耻
--新闻联播上一位学校领导模样的妇女.

所谓按揭,就是银行先把你按住,然后慢慢揭你一层皮
--网友评论

我们原本是不屑与某些流氓、草寇、鸡鸣狗盗之徒对阵的……和传统媒体相比,中国的互联网有这样的特点:江湖险恶,乌烟瘴气,流氓横行,强盗出没
--大旗网首席执行官兼总编辑马晓霖

看完《以和为贵》, 第一个感觉是杜琪峰这次是豁出去了, 直接舍弃了大陆票房这一块。杜一心想成为大师的野心也是昭然若揭.

尤勇在序幕部分身份作为黑骨仁的一大段口述与后来的剧中的副厅长身份形成一条隐线索, 是在暗示了地下权力的演变与漂白么? 遥远的江湖与现实其实是一脉相承. 有趣的是, 黑骨仁自称"红旗"五哥. "以和为贵", 黑骨仁口中引起, 至电影结尾处的希望香港稳定, 不要"搞搞震". 让人感觉这个"江湖"并非电影人头脑中的想象,而是实际中发生的具体故事呈现在了大屏幕上. "和" 是用暴力血腥换来的. 不管这些所谓的"大哥"怎么折腾, 其实还是折腾不过 97 之后的"老大哥", 尽管老杜在这一部痛痛快快出了一口鸟气--我副厅长被黑帮分子痛打而不还手,借助电影, 杜终于表达了自己, 但这也不过是香港电影人的精神胜利法而以。  主题太过敏感, 少说为妙.

杜琪峰的电影经常在走过场的群众演员上给人的感觉很别扭, 这一次也是, 在开头深圳南山区发生的"投资见面会", 那个第一个说话的家伙还有后面的几个"书记", 明显就是在背台词(不知道是不是配音的问题).

大头的 "解开所有的烦恼, 成就心中莲花开放" , 个人的感觉真是太突兀了. 也是这个大头, 只露了几面, 一部电影中大部分的时间他都在棺材中了. 这个大绿叶没被利用好, 真是有些可惜. 想反, 师爷苏 的戏份倒很多, 他的"自制电话留言",结结巴巴的,很有娱乐性. 前后多次不一致的"讲话人"-"话事人", "干爹"--"契爷", "占米"-"Jimmy" 仍使得整部电影在语言上有不够细致之处。

关于这篇归档

This page is an archive of entries from May 2006 listed from newest to oldest.

April 2006 is the previous archive.

June 2006 is the next archive.

Find recent content on the main index or look in the archives to find all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