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cently in MyLife 分类

史前网志年会

2018 年 5 月 26 日,史前网志年会在杭州召开。我没能参加白天的活动,晚上聚餐的时候才赶到,一下子看到诸多老朋友,十年前的记忆一下子纷至沓来。

中文网志年会第一届在 2005 年举办,到 2010 年因为各种不可抗力无法继续下去。虽然只举办了几届,但却是那一批 Blogger 不可磨灭的记忆,成了生命中的一个痕迹。时隔 8 年,「史前网志年会」复活,虽然没那么正式,但是却别有意义。

十年前,2008 年,中文网志年会在广州举行,我在年会上做分享,那也是我人生里第一次在公开场合做演讲。演讲的效果...一塌糊涂。在那之前,我从未想过有一天会当着那么多人去进行表达,能在网络上用文字表达就已经足够了,不是吗?

我还记得那天的场景。现场带去的 USB 盘不能用,手忙脚乱的重新拷贝 PPT,然后一下子就有点慌,场地是开放式的空间,前面一半人在听,后面一半人在交流,嗡嗡声充满了整个会场。讲到一半,实在听不清我讲什么,一个兄弟忍不住站起来对后面大喊:你们有点礼貌行不,都小点声儿!想到那时候的尴尬,想到那位兄弟之耿直可爱,至今仍想哈哈大笑。

我一直认为自己不适合公开表达,不过 10 年之后,我甚至可以随时可以进行演讲,虽然不总是那么精彩,但至少克服了这个障碍,而这,因为中文网志年会。

为什么这次叫「史前网志年会」呢?因为参会的人都是最「老」的那一拨写网志的。网志,还有个更通行的叫法:「博客」。 当初大家都很反感方兴东那拨人把 Blog 翻译为「博客」,更倾向于另外一个小众的叫法,「网志」。我坚持用了很多年,直到后来需要向人解释「网志」就是「博客」,也干脆改口了。

我写了多少年的网志(博客),算下来,可能有超过 10 年,然后在微信公众平台继续写作。现在不少人通过微信公众号知道我,却不知道在那之前,我多年来一直在做技术类的写作分享。那么多年能坚持做一件事,更多是基于兴趣,没有什么大的经济回报,全凭一股热情。我相信我写的东西曾让不少人在当时受启发,但几年后,也有人在社交媒体上讥讽我,写的东西肤浅,没价值,说实话,我觉得也挺嘲讽。

价值很难判断。如果用金钱衡量,消耗大量时间和经历写出来的东西,回报甚微。但值得说的是,有次我心灰意冷,说做 Google 广告的收入连每年托管费都不够,打算关掉网站,豆瓣的阿北看到了,赞助了我三年的网站托管费,于是,就又坚持写下去。后来豆瓣无论怎样,我始终带着感激和祝福,希望豆瓣能抵达美好之地。

现在回想起来,我要感激 Blog 这个东西,是 Blog 让我的人生发生了转变。如蝴蝶效应,当时某些细小的事情,在人生以后的某个时间点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或许其他人也是这样。

我记得那些曾给我影响的人。我还记得王建硕的一些理念给我的启发,记得建硕推荐过的《旅行的艺术》,他说那是一本好书;车东在自己网站上分享的技术内容形式给了我启发,那是我最初思考如何做内容产品的契机;我还记得我以前用 Movable Type 架设的个人站点样式参考了 Webleon 的个人站点的风格,而蘑菇街创始人陈琪帮我调过页面上菜单的一个样式 Bug;我还记得在北京看了詹膑的奇遇花园咖啡馆,回来后不久,杭州的几位兄弟一起创建了到现在也没赚钱的贝塔咖啡,当然也还没倒闭。

我还记得那些不期而遇的人。我还记得和白鸦去广州参加网志年会,他在今天的会上也做了分享,晚上汪峰在黄龙体育中心的演唱会会场,白鸦创建的有赞在大屏幕上打出了招聘广告。我记得在广州的那天晚上我们去了一家酒吧,酒吧的老板如今已经客居海外,回国无期。我记得在酒吧遇到了留着平头的连岳,而如今连岳是微信平台上的自媒体大号,做起了电商,带货能力还挺强;我还记得那年网志年会最精彩的演讲来自一个我们之前并不熟悉的一个人,十年后,这个自称民主小贩的人在微博卖起了壮阳药,还和一个著名女五毛厮混在了一起。我记得那时候我是推特上的流量大户,不少新上推特的人,都被我「赞助」过流量,其中的一位叫「安替」,他居然还记得我当时的举手之劳。

十年,有些人重建了世界观,有些人世界观坍塌,有些人经历了生死,有些人看透了人性,有些人重拾信心与爱。

诸君,这 10 年里,我也经历了巨大的变化,但我内心足够快乐充盈。我经历的那些有趣的故事,值得另外写出来,只要你愿意看。

十年后,这批人会怎样?我内心的期待是自己不要变成一个保守者。除此之外,别无他求。

2012年个人总结

本年度的最后一天,个人惯例,度过元旦的方式是做一下过去一年的个人总结。回顾了一下去年的总结和计划,检查完成度。监督一下自己。

先说说工作。2012 年丁香园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总体来说,公司最近几年还是比较稳健的,这个行业需要慢功夫。也有人说我们也是慢公司,我个人觉得这个称谓有些过奖了,我们的确快不起来,只是一直在进步而已。今年团队的工作重心之一是移动互联网上。如果说去年一年是丁香园从传统的 Web 1.0 模式升级到了 2.0 版本,那么今年则是从 2.0 版本进行了全面的移动化。从 Web 到 Mobile Web 再到 App , 全力推进。从实践上看,团队绝大多数同事已认识到了响应式设计的重要性,但是细节运用上还是有所欠缺。相比医疗互联网这个领域我们已经走在了前面,包括跟国外的同行相比也不逊色,但是跟互联网领域的相比,还是做得不够。

除了技术团队之外,我也开始带一下产品团队,这两个团队加在一起的规模已经超过了 50 人,对我自身也是不小的挑战。下半年在团队管理上有些过于松散,这就难免有些地方会照顾不到。新的一年,这种情况我相信会有所改变。今年另一个工作重心是提升运营能力,提升运营意识,现在回顾一下,做得还不够好。有待在新的一年有实质性的提升。团队做事情开始有方法了,已在团队中逐渐运用了精益思维,但还远远不够。另外,我个人尝试了一些运营手段和方法,小有收获,会不断的分享给同事们。

今年基本上没怎么关注经济上的问题。或许以后也不会关注了。唯一值得一提的是花了一点钱改善了一下生活环境,暂时这样,够用了就好。需要更多心思做事情,而不是花更多心思赚钱。或许这是人到中年的感悟? 没错,真的是人到中年了,需要抓紧了。有一种时不我待的恐惧感,我们从出生之后不就已经开始奔向死亡么? 总要做点有价值的事情才是。

这一年,从阅读中得到不少乐趣,我过几天会整理一个书单。几天不上网,不看网上的信息,不会觉得缺少什么,但是如果长时间没有书读则无法想象。有些书读完会有这样的感觉「如果几年前读到这本书就好了」, 但是网上的信息错过也就错过了,基本上不会有太大的遗憾。我期待新的一年自己能有耐心多读几本书,应该会的。

这里全年没怎么更新几篇文章,倒是有一阵子许下愿心,说要给几家媒体写点东西,后来真正操作起来却不尽如人意。我的原意是期待给媒体供点稿件,到时候我们需要报道的时候是不是方便一些? 如意算盘打的有问题,其实不是这样。零零散散写了一点东西吧,多是口水文章,这几天有空整理一下,不过这些文字既无真知又无灼见,想来也是没什么价值的,说来也惭愧。倒是无心插柳的微信帐号「小道消息」得到了一些肯定。这是怎么回事,我也没弄明白。

今年出门参加的行业会议并不多,除了类似 QCon 这样的纯技术型的会议,和一两次去还人情要站台的会议,其它时间几乎没出门。明年计划就不参加各种会议了。九月底一个人去了一次美国,参加 Oracle Open World 的会议,说来惭愧,其实就是顺路去玩的,每次去都有新的体会,别有收获。值得一提的是,因为看美剧的缘故,顺路去了一次恶魔岛(Alcatraz)。这也是本年度唯一一次带有旅游性质的出行。明年估计就没机会了。

朋友们的创业项目,有的走上正规,有的卖掉了,有的放弃了,有的在坚持... 这一年,创业路上都挺坎坷的。祝愿他们早日将理想实现,虽然这个冬天有点冷,但春天或许也要来了。

家庭生活上,开始有了新的希望,这让我很期待新的一年。

我的 2012 榜单:

年度致敬:医生们... 这个社会没有医生会怎样? 但愿明年能够少一点医患冲突;
年度媒体:微信,我正在尝试微信作为新媒体工具的各种可能性;
年度图书:The Lean Startup 精益创业;
年度视频:任剑涛教授2012年瑞信年会演讲;
年度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Life of Pi;
年度音乐:窦唯《口音》.

2013 年的 TO-DO List:

寻觅人才. 丁香园技术团队仍然需要各方面的人才: 1) 增长黑客(Growth Hacker) 2) 搜索技术开发者 3).对数据敏感的运营达人 4) 移动应用开发高手. 长期招聘,人数上不受限制。如果你认可丁香园做的事情,想做点对这个社会真正有价值的东西,请考虑加入我们的团队。

以数据为中心的运营. 我们还有大量的数据没有体现出应有的价值,运营上也一直有所欠缺,对数据的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新的一年,团队会进一步以数据为中心进行运营尝试。数据是 2013 年的关键词。

产品研发. 其实这个不能透露太多,不过重点是移动产品研发,除了「用药助手」「家庭用药」这些还会又更多 App 发布,有面向专业群体的,也会有面向大众的。其它方面,网站自身建设还要加强。

生活体验. 调整身体,多多体验生活。我现在很喜欢「体验」这两个字。

最后,祝愿朋友们在新的一年更好的实现个人价值,做的事情更有意义,同时也让自己和家人生活得更好一些。

致谢:感谢各位朋友们一年来在技术和行业经验上给我的帮助,让我和团队同事们都受益匪浅,感谢来到丁香园做分享的各位朋友,代表团队感谢你们!

--EOF--

这里有我的一份针对互联网的 2013 预测,供娱乐吧。还可以微信搜索「WebNotes」,关注「小道消息」,我个人业余时间运营的一个帐号。大家都说这个「小道消息」还算有趣,我基本同意。

Updated: 2012 荐书清单

那些写过博客的人们

整理 Google Reader 里面的 RSS Feed,已经将数量从 2200 个「裁员」到 1600 个,还在不停裁减中...

重新看到了不少过去熟悉的名字,或是真名或是网名,和他们曾经的博客(他们大多数不知道什么是「网志」),还记得不少人弄个地址写上几篇之后就来兴冲冲告诉我订阅交换链接什么的,我甚至能想象出来网络那一端他们的兴奋劲儿,那种无法抑制书写的热情。很多人都说中国人是个不善表达的国度 - 我还记得这句话,他们准备表达了...

可现在,那些地址的更新时间停留在 2006 年,2007 年,2008 年,2009 年...那感觉就像他们曾经在某一年去过香格里拉,去过稻城,去过那些更多人蜂拥而至的地方,一瞬间他们觉得莫名欣喜,觉得应该像当地居民这样生活,可很快,他们就记起不属于这里,尽快的忘掉这些,那些体验将成为某种记忆,成为一些数字的照片,但无法再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他们再也无法抵达曾经认为美丽的地方。

他们还记得写过的文字么? 他们都老了吧? 他们在哪里呀? 我们就这样各自奔天涯...

--EOF--

技术布道的个人经验

我在做上一份工作的时候,一直试图做一个技术布道者(Evangelist,或传道士),最初的动机可能就是出于自己的个人兴趣, 乐于看到信息进行能够有效的传递并产生了价值。当然,因为某些原因,这样的事情在公司层面上无法得到正式支持,不过并不妨碍我利用个人时间做一些这方面的尝试,因为这事情坚持久了,多少也有了一点经验,有了一些感触。

在我看来,互联网行业先后有几个布道者值得效仿:前微软员工 Robert Scoble ,前 Yahoo! 员工 Jeremy Zawodny (现在在 Craigslist ) , Google 的 Matt Cutts ,Oracle 公司的 Tom Kyte,以及创新工场的蔡学镛。这些布道者,孜孜不倦地对外传递大公司的动态、新的技术趋势、新的产品信息以及他们自己对技术的思考感悟,有了他们,微软、雅虎、Google 不再那么神秘陌生。当然还有一些无法效仿的技术布道师,比如互联网之父 Vint Cerf 现在是 Google 的首席互联网传道士 ,只可高山仰止。

说起「布道」这个词,颇有一些宗教意味,的确,如果不是特别热爱或是信仰的话,是做不了技术布道的。有一句话叫「用影响影响影响」,说起来有点绕口,这句话也可以用来形容「技术布道」这个事儿。一个技术布道者,他自己多少要能够建立起足够的影响力,用这个影响力去影响一部分具备影响力的人,再促使这部分人自发的去影响更大的目标群体。好的效果是潜移默化的。

一个好的布道者不一定是一个好的演讲者,技术会议上能够滔滔不绝的演讲当然更好,但如果拙于口才也无碍,只要你是一个好的写作者就足够了。我在前面提到的几位值得效仿的技术布道师,都具备足够相当好的写作能力,我甚至分析研究过他们的写作方法和技巧,他们的博客现在也还有内容更新。我一向认为,文字的传播的持久性远比视频、语音的效果好很多。具备优秀的写作能力是成为一个优秀技术布道者的必备条件。

一个好的布道者要懂得利用新的传播媒介,他们一定是 Twitter 、微博的活跃用户,不懂得利用新传播媒介的人做不好这件事情。善于利用新媒介的一个额外好处是,获得相同的语境后更容易赢取社区用户的信任感,也能更好的和一部分具备影响力的受众互动。

技术布道不是一个「工作」,建议最好不要弄什么 KPI 之类的进行考核,因为效果实在无法量化。某些商业公司为了使自己的产品能被更多开发者接受,派一大堆人到各种会议上演讲,那不是布道,最多只能是一种营销方式而已。

技术布道需要坚持和耐心,如果只把他当成一项短期的任务是无法做好这件事情的。还不如去开一次媒体发布会。

作为技术布道者,你自己也会得到一些额外的「收益」,比如,更加有名气,当然是虚名,参加各种会议上有人叫你「老师」或者「专家」了;也有负面的影响,不排除也有人说你「忽悠」,所以,心理素质要再好一点才成。相信一件事情,你做的事情是有价值的。


--EOF--

多说一句,一个好的技术布道者一定是一个好的工程师,这一点,我自己就差太多了。

此文是《程序员》杂志用稿。

丁香医生,发现健康

前几天同事发了一条微博,说我身患「绝症」,没错,我的确身患绝症。

不过,不要误会,所谓「绝症」,是指当前医学还无法治愈的有生命危险的疾病,比如运动神经元症(渐冻人症)、癌症、艾滋病、白血病、类风湿被称作五大绝症,我患的是最后一个,类风湿。

作为一个有 10 多年病史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回想过去每次发病的时候,苦不堪言,痛不欲生。患病的早期,曾经误诊过数次,有几年当作痛风治疗,而且,因为去医院就医实在太麻烦,每次发作索性就干脆吃止痛药维持一下。几年过去,关节已经受到不可逆的侵蚀,而这,如果有可能早听到可靠的建议的话,完全没必要到今天的地步。

还是一次在丁香园团队产品讨论的会议上,有同事提建议,针对我的情况做个在线社区吧,为了我,也是为了和我一样的类风湿患者。一起交流一下患病心得,尽量得到一些有效的建议,远离那些「骗子」,远离各路「神医」,远离那些「偏方」。

很感谢我的团队,我自己多少还有些不好意思,出乎我的意料,没过多久,团队几个同事已经把产品做出来了。大家讨论了一下,虽然看起来还有不少问题,还不够完美,那又如何? 反正没占用多少资源,发布出来给大家看看吧。

佛家说人生有七苦:「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或许游戏、娱乐、电商、交友做的是「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的事儿,丁香园的团队没能力做那些,也没必要,那咱们就做做关于「生、老、病、死」的事儿吧。

这东西不可能赚钱,也不一定就能做大,不过总会产生一些社会价值,足够了。总该有人做这样的事情。

如果你也和我同病相怜,或者身边有人在身受此病的困扰,那么,不妨访问一下丁香医生 ( http://dxy.com )

By 冯大辉 (Fenng),丁香园 CTO.

--EOF--

2011年个人总结

| 15 Comments

本年度的最后一天,个人惯例,度过元旦的方式是做一下过去一年的个人总结。翻看了一下去年的总结和计划,完成度还过得去,这一年虽有遗憾,但没有虚度。

2011 年中在工作上多少做出了一点成绩,回顾了一下,上半年经历了从业以来几乎是最为严峻的考验,有段时间头发都急白了不少;下半年则相对顺利,团队效率提升很多,项目和产品上到了收获期,我甚至还能有时间顺路做做公关宣传。这是最有效率的一年。如果用一句话总结,那就是:丁香园全站过去一年中从传统的 1.0 模式升级到了 2.0 版本,打通了任督二脉,甚至还有一点延伸 --比如丁香园用药助手。作为第一款试水性的移动应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用户的认可并且在业界有一点反响,这是整个团队乃至我个人都是始料未及的,很欣慰。总体来说,从大公司到小公司落了地,并且还能做点实际的事儿(某些人看这事儿:真是奇迹),也对自己有了一点信心,「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技术团队规模与去年相比,增加了60%。因为自己不喜欢大公司做事方式,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所以对团队完全采取采取扁平结构、氛围尽量保持宽松,收效还不错。其实,一个团队负责人如果能充分调动大家的能动性,你会发现身边都是天才。《道德经》中有一句话: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这是个值得努力的境界。

经济上,因为机会合适兑现了一些原公司的股票,算是过去几年的加班费吧,能让家里生活质量暂时提高一点点。投资方面,收获不错。投资老同事的项目成功出售,作为小小天使的另一个项目已经拿到风投并进入良性循环期;贝塔咖啡开了两家分店,「无形资产」起码增长了不少 ;) 允许我自我满足一下。尝试炒了一点美股,战绩还行,这个更大的收获还是了解到了一些公司的业务模式,其实也是在学习。顺便说一下,雪球是个有价值的网站。

这一年中,如果要问在那几个地方获取到有价值的信息最多?第一个是曹政大侠的神秘群组,让我了解到一个不一样的互联网生态圈;第二个地方是在知乎,内容质量非常好 ;第三个地方是新浪微博,获取到了很多有价值的产品反馈;然后是 Twitter,这一年发言少了很多。当然,要了解医学和健康知识,那还必须是丁香园,中立、客观是丁香园的准则。

拖延了好久的驾照考试终于通过(refer:学车记),虽然这事儿说出去挺丢人的,但对我自己来说,起码证明我的执行力终于改进了一点儿,自我满足一下。考过驾照之后出门也不怎么晕车了,伴随我这么多年的老毛病总算有所缓解。今年还有一件值得一提的事情是回到母校参加了毕业十周年的同学聚会,是啊,大学毕业10年了,从业也有10年了,就连我自己的个人站点都存在八年多了,时间真是个可怕的东西,不知道下一个十年会是怎样。我想,我应该抽空再修改一下上半年写的那篇《十年莽撞IT路》,算是一份人生的记忆。

这一年,自己完全变成了一个创业者。心态、思维模式改进了不少,人要改变自己很难,还好我不是不可救药。要批评自己的是在微博上不知不觉的暴露了个性上不那么讨好人的一面,有必要收敛一点。读书方面,阅读量还行,和去年相比不相上下(荐书清单)。参加的会议与往年相比,少了不少,只参加了QCon和移动开发大会等几个会议,全程免费的 Oracle Open World 也没时间去了,不过并不遗憾。Blog 数量少了很多(写邮件倒是多了),一是我不再想重复以前的那些东西,二是质量的确所下降,水分增加了,对读者朋友们说声抱歉! 对了,喝咖啡多了,但是失眠少了;几经折腾之后,开始尝试新的生物制剂药物,关节痛基本控制住了,体重居然也增加了 :)

身边的朋友多多少少对这狗日社会的渐渐有了幻灭感,只要我们相信有些事情会变好的,那不妨就积极的一点点做起来。从你我开始。

家庭生活上,有一点失落,但总有些事情是改变不了的,随遇而安吧。

我的 2011 榜单:

年度致敬:陈光诚 这个社会缺少有勇气的人;
年度媒体:知乎 在这里学到了很多知识,活到老,学到老嘛;
年度图书:吴军大作《浪潮之巅》。候选图书:《黑客与画家》...
年度视频:罗永浩 保利剧院演讲(一个理想主义者的创业故事II);
年度电影钢的琴 ,有些生活总是让人感动;
年度音乐:左小祖咒《苦鬼2011》

2012 年的 TO-DO List:

Lean Startup. 过去的一年,其实团队做事一定程度上已经暗合 Lean 理念,2012 还要深入实践。如果还用老思路、老方式做事,不想办法做改进的话,成长自然不会好到哪里,所以,需要新思维。PS. 精益创业模式的理念和原则如下:1.创业第一天就设定收入目标 2. 持续的客户互动 3. 如果没有收入,就一定限制规模(别乱花VC的钱) 4.产品开发周期粒度减小:以小时/天计而不是月或者年为单位 5. 产品开发 - 最少的功能,最大的客户覆盖率 6. 客户驱动的产品开发.

产品研发. 如果2012不是世界末日的话,事情还要继续做下去。计划中还至少有两款有意思的产品要推动,要做出来;

运营意识. 毫不客气的说,过去一年中做的产品有几个并不那么成功,这并不都是产品本身的问题,运营能力不足的确存在,技术部门当然也要有运营意识。多和业界同仁学习,实践,还要勤奋一点。

寻觅人才. 丁香园技术团队仍然需要各方面的人才,尤其是移动应用开发的人才,我们有足够的耐心,也有足够的信心。如果你想在浮躁的环境中想静下心来做点对中国人有价值的事情,为什么不联系我一下呢?

好好生活. 新的一年要多出去走走。旅游,2011年两次国外旅游都挺有收获,怀念长滩的芒果沙冰。新的一年争取好好利用一下假期。另外,如果不是生活必需品,尽量少购买。简化一点生活,没什么不好。

最后,祝愿朋友们在新的一年更好的实现个人价值,让自己和家人生活得更好一些。

致谢:曹政、Hawk、召唤、大风、周拓、肖头、云风、Benjurry、Robbin、校长、Bluedavy、Hugo、国平、夏天天...... (不分先后,肯定还有遗漏的朋友,见谅! ),感谢各位朋友们一年来在技术上给我的帮助,让我学到很多很多,感谢!

--EOF--

这里有我的一份针对互联网的 2012 预测,仅供娱乐。

学车记

| 52 Comments

公元2011年8月25日12点55分,我终于在杭州拿到了驾照。

首先提醒一下,这篇帖子整个时间跨度将近两年,注定这是篇枯燥无味的流水账。不过也正是因为这是一件两年才完成的事情,所以更有必要记录一下,对我个人而言,很重要。

我是个天生晕车的人,因为晕车,从小到大没少吃苦头,旅行对别人来说是乐事,对我来说则就是坐车、坐飞机,出去吃苦头。正因如此,自己毕业之后的数年间,从没想过买车,即使在杭州经常打车打不到,当然,也更不想开车。

早在前年年初的时候,媳妇儿因为要到滨江区上班,而我们住在西湖区,学车就成了一个必然要做的事情。当时她问我要不要一起学,其实当时并不是太忙,但想到晕车这个事儿就心生恐惧,莫名厌烦,干脆说再等等。又过了几个月,无意间和朋友聊起开车的话题,得知我还没有驾照,这位朋友帮我找了个驾校报了名,说离我家不远,然后给了我一个联系电话。为了消除我的恐惧,好几位朋友跟我说,你坐别人的车晕车,你自己开车准就没事儿了。就这样,赶鸭子上架,学车历程开始了。

体检报名的那天,到了我家附近的驾校报名点,这个报名点其实是个夫妻店。老板姓夏,年纪不大,也是教练,另外还有两个教练,老板娘是会计。夏教练打量了一下我,估计揣摩我学车速度能不错,跟我说,你跟我练吧。然后将其它几个学员分给另外两个教练。体检,然后自己准备科目一考试。

自打杭州出了「70码」的事件之后,驾校考试的管理号称已经变得严格了许多,后来我才知道是局部严格的变态。于是乎,考前的听课是必不可少的,必须要本人去各个模拟点听课,别人无法代为听课,也无法代刷。更为戏剧的是,驾校的老板娘电话里告诉我两个模拟点都临时取消了,惹了一肚子气之后,终于挑个周末,在指定的授课点,昏昏沉沉坐了一天,总算是上完了交规的课程。科目一的考试通过对我来说还是没啥问题的,考试时间是9月10号,记得很清楚,因为这一天也是阿里巴巴创建的日子,每年公司都要组织活动。

考完科目一给教练打电话,问周六周日是否可以练车,教练回复我周六周日人多,最好周一到周五,对我来说,这是不可能的事情,逐渐到了10月份,天冷起来,即使是周六周日也不情愿早起去训练场地,这事情就耽搁了下来。

转眼间已经是过了年的春天,在家休年假,又想起学车这事儿了。于是,第一次跟着教练去了场地训练,嚯,好家伙,一个车六七个个人排队训练,每个人进度还都不一样。训练场地据说还和杭州那个许三多有一定的关系,整个学车的过程中,断断续续听到一些八卦传闻。我自己第一天主要是一些基本操作,前进,倒车,前进,倒车... 场地汽油味弥漫,我当然催悲的晕车了。总算忍住了没吐,早早的回家休息。第二天再去,教练有事中间开车走了,下午混到另一位江教练的车。这位教练带的几个人即将进行考试,我算是打酱油的。去了场地旁边的一条还未启用的马路上,直接开跑。我心想这也太快了阿,直接在路上跑?听了教练讲解了一回儿怎么换挡,踩油门,打着胆子开了两趟,下来的时候,衣服都湿透了,实在是太紧张了。不过也有点高兴,在路上跑也还好嘛。

再次回到场地,发现速度已经降不下来了,要么熄火,又快晕掉了,打道回府去也。接下来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我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有的时候,手腕关节疼痛发作,身体条件也不允许去训练,断断续续勉强将移库学完了,还不够熟练。差不多天天晕车,教练看到我这状态是一边笑,一边也无可奈何。这时候已经决定要入职丁香园了,技术团队那边积压了不少事情,实在等不及了,上班去也,丁香园在滨江,周末才能回到西湖区。每当周五从滨江回西湖区,媳妇儿开车都会说我: 你这车什么时候能学出来阿?总让我给你开车。这样的怨念对我压力不小,到了后来每次回来的路上我都主动把话题岔开。可周六周日只想好好的休息一下,实在是没啥动力。

偶尔一次路过先前驾校的报名点,发现不知什么时候已经是个花店了,是关门了?还是搬走了?赶紧打电话问教练,电话停机,拐弯抹角总算找到了他,原来一个月前搬到下沙去了,电话什么的都更换过,居然也没通知各个学员,我在心里暗骂这帮家伙办事儿也太操蛋了,但也没办法。教练顺便告诉我以后跟江教练训练。

江教练黑瘦,有方言口音,说话有的时候大家还听不明白,脾气也不太好,带学员的经验也不多。跟他学的有几个四五十岁的大叔,经常遭到训斥。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一位大叔在五档跑着的时候直接挂了一个倒档,被他一针臭骂。不过对我的态度还是凑合,或许是看出来我的脾气也有点暴躁,尽管我也有些隐藏,时不时的和他开个玩笑什么的,有的时候也会主动给他买盒烟什么的。

驾校教练们没有时间观念、不讲究效率、不做统筹是通病。所有人的教学套路基本是...没套路。对一个车的学员有时候所教的方法都不一样,对于学员们的进度很少关注,是否参加考试完全是看学员自己的急迫程度,总之,跟着感觉走。当然,他们乐于跟学员诉苦,什么通过率不高他们拿不到工资阿,什么当教练辛苦阿,又是风吹日晒... 每当这时候,我们也附和,是阿,都不容易,教练可比我们辛苦多了。据说京城有驾校相当之有效率,教练相当有操守,闻之令人神往,毕竟京城是首善之区阿,后悔当初在北京的时候都干啥来着? 恨不得抽自己几个嘴巴。

渐渐冷了起来,对我来说,冬天坐在车里更容易晕车。四五个学员抢一辆车,站在场地等着,太冷,在车里等,头晕。一天下来,仔细算算,实际练习的时间也就是一个多小时而已。去了两三次又耽搁了一段时间,前一段时间刚刚熟悉一点的移库又都忘光了。倒库的时候经常要扭着脖子回头看,搞得我颈椎病都差点发作。有的时候我有时间,教练车不在场地;有的时候他在场地,我没时间;好不容易都有时间了,学车的人还他妈的忒多。眨眼间过了元旦,可就到了2010年了,有一次被媳妇儿数落不过,给教练打电话问什么时候能考试,教练突发奇想,那你就这个月底考试吧,考试前要抽出几天要过来训练。

跟着教练去中村场地训练。这时候各项潜规则才逐渐明朗。中午要吃饭吧?教练直接给你拉到一个破破烂烂的饭店,吃完饭买单的时候发现是按照人头算钱,人均消费不低。当然,教练理所当然的有一包利群可拿,还可以免费洗一次车,按照这个饭钱来推算,吃饭还是另外会有回扣,具体怎么结算无法得知,但这个规则大家谁都不说破。有一个兄弟不懂事,买单的时候非要饭店老板算算每个菜到底多少钱,结果被老板怒斥:算什么算?你想不想考试的?

教练精打细算,每天场地内最多买四个小时的训练时间,省下来的钱自然归他们。比如,一车四个人考试,每人平均要买三个小时训练时间(包含在培训费或是补考费里面的),可实际上,教练最多花钱买六个小时而已。卡里时间快到了时候,发疯一般开车往门口赶。中村附近风景还算不错,在周围的路上练习一下什么百米加减档的倒也算是赏心悦目,关键是还可以给教练省钱。每天的最后,我照例是蹲在路旁大吐特吐,然后像个死人一样被教练运回杭州。

第一次科目二场地考试在移库的环节毫无悬念的挂了,第二次虽说已经练习的差不多,但考试的当口上遇到一点麻烦事,再次失败。说也奇怪,每次考试前在场地集训,公司总会出来比较棘手的事情,导致不得不中断训练尽量处理工作上的事情。以至于第三次场地考试,我直接跟大家说在家休假来着 :) 学车这个事儿,无数人看来真是太简单了,挂了一次,倒还正常,挂了两次,肯定是水平不行嘛,朋友们幸灾乐祸的脸上分明写着一句话: 你就是个笨蛋嘛! 是阿, 不找客观理由,我就是个笨蛋。可是,你们这些家伙怎么他妈的懂得我伤悲?

考场出来,通过与否一望便知。通过者喜上眉梢,兴高采烈,逐个给朋友打电话发短信。未通过者垂头丧气,唉声叹气。彼此询问挂掉的理由,然后执手相看泪眼无语凝噎。

其实在场地考试之前,我曾经问过教练是否能托托关系一次过了算了,教练直接摇头,不可能。场地考试没有门路,要不你自己想办法,想想也算了。不过在两次考试的过程中,惊奇的发现有的考官对个别学员居然是可以"指点"的,尤其是女学员,可她们貌似长得并不漂亮。考官会告诉他们,到什么时候该打方向了,什么时候该回方向,好,角度调好 -- 就差手把手教了。后来才明白这并非是考官大发善心,无非还是花了钱托了关系,拿人钱财与人消灾。

不少人说杭州周围的县市考试相当容易,只要学员集体给考官意思意思,别把车开到沟里,都能通过;还有人说在某某城市,只要人到了就行。我甚至动了买一本驾照的心思,一打听,还要本人去当地录指纹,算了一下,还不知道猴年马月能到手呢。再说,如果将来真的闹出了事儿岂不是要全国扬名?

读了『寻路中国』这本书,算是对十年来中国的汽车工业发展有了一个大致的概念,本想放弃了的考试,倒觉得有必要坚持下去,一是锻炼一下自己的耐心,再者,或许过几年有机会「寻路美国」呢,如果不能开车,实在是大煞风景。

第三次考试前,有一天在场地训练,江教练突然跟我说: 你卡里的训练时间用光了,你要再去充钱。我说不充钱继续训练有什么问题么?这家伙跟我说不充钱的话,他被查到的话要扣他的钱。这借口实在太牵强。我当时就怒了:老江我训练了几个小时你还不知道么?即使到了现在我真正的训练时间也不可能超过30个小时,第一次考试的时候训练时间不够,不是你替我刷的时间? 你平时拿点要点就算了,这样不是当我傻么?没想到这家伙死活不承认刷卡的事情(这他妈的不是每个教练都干的事儿么?),让我去查训练记录,结果一查,有一天居然我的卡刷了7个小时,而且还是个星期一,这个时间我从来不会来练车的。在这样的证据面前,这家伙居然还要着我买时间,我说那就跟你们总教练说说去,到了总教练室,前因后果一说,总教练一听也明白了,驯了他几句,他自己也老实了,刚才说的一些过份的话也不承认,我想既然以后还要跟他练车,不如就这样息事宁人。

两次过不去,心里没底,眼看着9月10日就过期了。死磨硬泡催着教练开始报名,各种推脱,杭州城还有十几万考生等着呢,就连我这里都有几十个等着呢,还能就给你报名?我说不就是要钱么,要多少钱直接告诉我不就成了。第三次场地考试是夏教练带着过去的,终于移库和九选三一次性都通过了,移库几乎是凭感觉过去的,实在是熟能生巧了,尽管也不知道以后真的开车到哪里找这几根杆子。上两次考试练九选三都没机会考。没办法,教练根本不考虑什么策略,硬生生的带着你到考察苦练九选三,实在是白费蜡,累的你半死之后你连考试机会都没有,在第一步就被挡住。想砍死教练的心思都有。这天回来的路上,夏教练嘿嘿一笑: 早知道你要考三次的话,第一次考试帮你找找关系算了。我说:怎么不早说阿? ! 我这折腾的想死的心思都有了。

等待尽快路考报名,过了半个月联系江教练给我报名吧,电话里告诉我: 是不是考试成绩单在你手里?我下周三在这边,你下周三给我送过来。我说今天周日,我送到驾校办公室可以么?好吧,你先送过去好了。过了一个礼拜打电话问什么时候考试?结果告诉我,没报上名。这就奇怪了,考试单子都送过去了,为什么没报上名?这家伙告诉我:那单子上你没签名,所以没给你报名。险些把我气疯了,没签名你电话告诉我一下不就行了么,吵了半天。打电话给夏教练问这事儿怎么办?结果夏告诉我,那签名随便别人签一下也没问题的。根本不是什么重要的事儿,听完这个,我更火了。第二天江还说不行,要我赶去路考训练场,将名字签了。我心里明白这孙子因为上次的事情在继续故意难为我,赶过去大吵一架。总算是出了一口恶气。

跟夏教练联系好,路考重新跟他训练。考试前两天冲刺了一下,到了考试那天跟着另外一个教练车去的,考试快开始的时候才被告知这个车的仪表盘和之前的车是反的,这次考试居然也鬼使神差的挂掉了。没看后视镜算是一个危险动作,而第二次的被扣分的原因让我不知所以:路线不直。没法争辩,训练的时候也没有人提示线路直不直的问题,实际上我也真的不知道到底是啥问题,总之要看考官心情,或是打点不够?

最后一次路考,再考不过的话考试时间就过期了,让人压力更大,尽管再路上自己已经开的很顺了,但考试毕竟是不一样。提前跟教练约定好,不管怎么样,这次一定要让我通过,需要交多少钱你来定好了。这样一来果然心里有底,油门踩的也够劲儿,反而轻松过关。而同车的另外两个苦命的学员因为紧张而动作变形,接连被刷下来。其中一个居然连补考的机会都没,最后还是托了人,好说歹说,总算是补考了一次通过。当日,该考官监考的学员通过率大约是 75%,四分之一的人被刷下来。

最后领取驾照的时候还发生了一个插曲。将成绩单交给工作人员后,直接递过来一张工行牡丹信用卡申请单要我填。我说我不想办这个东西,被告知: 不办不能领驾照。另外有没有身份证复印件?没有赶紧去复印一张。中午大厅里还不提供这个服务,还要屁颠屁颠的跑到外面去复印,回来交给工作人员,又被告知: 身份证复印件要贴在信用卡申请单上。你大爷的,这不是折腾人么?想想这一路考试过来,真够受气的。决心挑战一下这个所谓的潜规则。我发的微博写到「领取驾照的人都乖乖的填好了信用卡申请单,大概很多人都觉得多一张卡没什么,但是不能强行要我申请吧?为了考这个驾照,我的忍耐已经到极限了」,微博有网友提示我,这张卡的信用额度是500块,简直神了。轮到我的时候,我直接告诉工作人员:我不想申请这个信用卡,哪里有规定必须要办?你们大厅里面哪里有说明?僵持了一会儿,还是不情愿的将驾照给了我,最后要我在一个什么地方签名,我也拒绝签字。后来不少人告诉我他们申请这张信用卡的时候填写的都是假信息和假地址,也算是一个奇怪的抵抗方式了。

好吧,现在我已经有了驾照,可以堂而皇之的开车上路。不过老婆大人出于安全考虑,竟然不让我开。据悉前一段时间杭州有一位女士甫一拿到驾照就驱车出门,竟然开到了河里,酿成了不小的惨剧。也有人说路考考了八次才拿到的驾照。真够悲剧,想想这些,我担心悲剧在我身上重演,也真的不敢开车出门了。

强烈建议即将走出大学校门的同学们去考一下驾照,提前感受一下社会大学。另外,反正在学校时间有的是,年轻人还反应快(我这样的年纪在教练们眼里已经不是优质生源了),早点搞定能节省以后大把的时间。

今天看到一条新闻是:杭城驾考增设人行横道项目,斑马线不减速路考不合格。另据报道,学车费用即将再次涨价,而且每辆教练车严格控制报名人数。杭州或许是全国最难拿到驾照的城市,并非是考试多么难,而是各种门槛,各种低效率让你在拿驾照的过程中一次次绝望。

上苍保佑还在学车以及即将学车的人们...

哦,对了,我现在不晕车了。

--EOF--

寻路中国, 驯鹿中国

| 9 Comments

如果不是看了这本《寻路中国》(副标题:从乡村到工厂的自驾之旅),我可能还没有意识到过去的十年中国发生了哪些翻天覆地的变化。过去的十年,不但属于"新圈地运动"的十年,也属于中国汽车工业大发展的十年。

这本书能在中国出版,还是一件挺有幽默感的事儿。不信,你看中文版和英文版的封面:

Country_Driving.jpg

有的时候难以明白,为什么有些外国人写中国总是会出人意料?是因为有些习以为常的东西我们从没关注过么?还是因为身处在一个荒诞的国度,面对着种种光怪陆离已经让我们习以为常了呢?

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

--EOF--

关于这篇归档

This page is an archive of recent entries in the MyLife category.

Jobs is the previous category.

OpenSource is the next category.

Find recent content on the main index or look in the archives to find all content.